摘要
慢性疾病的盛行會造成社會及經濟的負擔,鄰里可行走性也會影響居民之身體活動,進而對健康形成正向或負向的結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灣鄰里可行走性對規律運動人口與三高分布情形之影響,並比較客觀與主觀資料之差異性。本研究方法使用政府開放資料為客觀資料,同時以便利取樣方式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取得主觀資料。問卷內容包含身體活動鄰里環境、國際身體活動量與個人健康資訊,研究對象為臺灣本島各縣市20歲以上居民,共回收1,226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鄰里可行走性的主客觀資料,皆可正向預測規律運動人口。鄰里可行走性的主客觀資料,亦皆可負向預測三高分布情形。此外,客觀與主觀資料結果之間,並無顯著差異。鄰里可行走性在正向預測規律運動人口具有顯著性,其路徑係數為.83,並可預測68.2%之規律運動人口;規律運動人口在負向預測三高分布情形,亦具有顯著性,其路徑係數為-.63,並可預測39.7%三高分布情形。本研究結論為鄰里可行走性,會影響居民之規律運動,並造成罹患心血管代謝疾病之風險。政府在制訂運動、健康與都市計畫政策時應該將動態社區環境納入考量,以達到全民運動、動態生活型態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貢獻的翻譯標題 | Effect of Neighborhood Walkability on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A 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ata |
---|---|
原文 | 中文 |
頁(從 - 到) | 191-206 |
頁數 | 16 |
期刊 | 大專體育學刊 |
卷 | 20 |
發行號 | 3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8 |
Keywords
- 健康促進
- 動態社區環境
- 生活型態
- 開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