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訓練動作對跳躍能力及肌電反應之立即影響

鍾雨純, 吳慧君, 陳竑廷, 余清芳, 王敏憲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組合訓練動作介入後對原地擺臂垂直跳 (vertical jump, VJ) 之跳躍能力及神經肌肉徵召活化之情形。以 16 名甲一級大專男子排球隊為研究對象,依平衡次序原則,選取不同訓練動作先重量後增強組 (W + P)、先增強後重量組 (P + W)、負重增強組(WPT)、重量式組 (W)、增強式組 (P) 與未介入(U),訓練後 4 分鐘內隨即進行 VJ 測驗,並同步擷取股外側肌、股直肌和股內側肌神經肌肉參數,以均方根肌電振幅來評估運動單元的徵召量。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訓練方式對跳躍能力及肌肉活化程度之差異,獲得以下結果:一、在 WPT 組動作後的跳躍高度及爆發力均顯著高於 U 組,而 P 組則是在跳躍高度顯著高於 W + P、P + W 及 U 組 (P: 57.8 ± 7.68 > W + P: 55.6 ± 7.52, P + W: 55.5 ± 9.38, U: 54.8± 7.67 cm; p < .05);二、肌電反應則在 W + P、W 及 P 組後的股內側肌峰值顯著高於 P + W 組,且 P 及 U組後的股四頭肌群振幅峰值顯著高於 P + W 組,而其他組間皆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結論發現介入增強式動作對於隨後的跳躍高度有顯著的影響,但負重增強動作更能同時有效提升跳躍高度及爆發力輸出,且動作後運動單位所提供的作功效率較佳,建議練習或比賽前之熱身可選擇以負重增強式動作為主,進而提升立即跳躍能力及爆發力。
貢獻的翻譯標題Immediate Effect of Combined Training Movement on Vertical Jump and EMG Activities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92-99
頁數8
期刊大專體育學刊
14
發行號1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2
對外發佈

Keywords

  • 負重增強式訓練
  • 均方根肌電振幅
  • 擺臂垂直跳
  • 神經肌肉活化

指紋

深入研究「複合式訓練動作對跳躍能力及肌電反應之立即影響」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