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照護邏輯:台灣女性的新生育選擇與共同修補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文章同行評審

摘要

1960年代後從美國開啟的兩波女性生育自主運動,強調對自我身體控制和生育選擇權。面對當代生產醫療過度介入問題,新興的生育改革運動延續選擇權訴求,將助產照護視為解決生產醫療化問題並回復自然的身體自主與生育選擇。相關研究指出當代女性生育選擇有限,助產照護作為生產的新選擇,是否可以促進女性生育自主與照護品質,又如何做到?為回答這些問題,本文分析近年台灣衛生福利部以試辦計畫引進助產師到醫療院所提供給女性的新選擇,討論共同照護模式下的女性經驗,藉此探討生育選擇與孕產照護實作。延伸Annemarie Mol的「照護邏輯」和「選擇邏輯」討論,本文探討台灣孕產照護實作,透過訪談和在北部一家醫院的參與式觀察,分析生產照護活動與待產本身的不穩定性和複雜性,以及選擇助產師或溫柔生產帶來的調節與修補。本文指出選擇有助於女性生育自主,但並非強調「選擇邏輯」。透過分析實作上的「照護邏輯」,可幫助我們了解在多變的產程和照護活動中,產婦需求、實證醫學、醫學常規之間如何因應當下狀況進行「共同修補」,以達成順利生產目的。
貢獻的翻譯標題The Logic of Maternity Care: Taiwanese Women's New Reproductive Choice and Shared Doctoring in Childbirth
原文中文
頁(從 - 到)1-46
頁數46
期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發行號44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6月 2019

Keywords

  • 溫柔生產
  • 助產師
  • 生育自主
  • 生育選擇
  • 照護邏輯
  • 共同修補

指紋

深入研究「孕產照護邏輯:台灣女性的新生育選擇與共同修補」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