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腦膿瘍的治療仍然以手術切除或引流後,結合長期的抗生素的治療為主,因 為腦內血腦障壁的阻礙,抗生素的治療需要較高濃度的劑量,同時也需要長時間 的靜脈注射,通常為罹患腦膿瘍的病人須住院並以注射抗生素約 4-8 週,病人因 長期住院及抗生素使用,增加醫療的支出且降低生活品質,甚至引起藥物的不良 反應及副作用。
我們利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LGA,以電紡製備成的奈米等級的薄膜,再製 備過程中將萬古黴素包埋入奈米薄膜,隨著PLGA的降解而緩慢釋放出萬古黴 素,於體外的藥物釋放實驗中發現,萬古黴素奈米薄膜可維持四週有效的藥物濃 度高於治療濃度,而薄膜厚度約0.1mm,植入腦組織中也不會產生腫塊效應,薄 膜幾乎完全降解不會產生異物殘留於腦組織內,PLGA為高度生物相容性的可降 解高分子材料鮮少引起組織的過敏發炎反應,綜合以上各項條件,創新的奈米釋 藥薄膜應可恰當的應用於治療腦部感染。
本研究計畫,以成鼠的腦部為實驗標的,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於老鼠的 頭部作顱骨切開手術(Craniectomy),術後植入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並以小拴 釘固定與老鼠腦部表面,經由PLGA降解的過程釋放出萬古黴素,於手術後三 天、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週、七週及八週各隨機選取六隻老鼠, 取適量老鼠血液、皮下組織、鄰近顱骨、腦部組織,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 定量分析各種組織的藥物濃度,以觀察可降解的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於老鼠腦內 釋放的情形,第二階段於鼠腦表面下約 2-3mm處植入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 ,以 brain
MRI確定腦膿瘍成型後 ,在植入術後植入帶萬古黴素奈米薄膜,每週追蹤 brain
MRI,觀察腦膿瘍的變化,並評估創新的奈米釋藥薄膜,應用於臨床上治療腦 部感染(腦膿瘍)的可行性。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7/1/13 → 9/30/14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