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腦中風又稱為腦血管意外,近幾年持續蟬聯臺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 罹患腦中風者,因為腦部的機能缺失將造成許多的生活功能的缺失,嚴重影響動 作能力,包含大腦可塑性、認知、痙攣、步行能力、平衡、步態、生理、心理與 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等。 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與經顱直流電刺激是復健領域新近興起的兩個重要議 題,尚有許多療效與機制需進一步探討釐清。本計畫針對當今重要議題規劃兩年 期多方面向度之研究,期望能有所貢獻。 相較於傳統復健治療方式,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如 Lokomat),可讓治療師 的雙手空出來以協助患者進行正常的步態動作、給予中風者在動作控制之下重複 學習特定復健動作之機會、提供更長的訓練時間與更高強度的訓練、以及視覺回 饋 (讓腦中風者及治療師即時了解步態訓練時,中風者目前接受之訓練強度及其 表現),因此這種輔具在步態訓練中已經已越來越受重視和被使用。國外研究結 果關於機器人系統對於腦中風者之復健成效是否優於傳統復健治療,著重於步行 能力,較少探討大腦可塑性、認知、日常生活功能、心理、睡眠、與憂鬱程度, 這部分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討論之處。 經顱直流電刺激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治療,是一 種非侵入式,用少量直流電流經由顱外刺激來加強或抑制腦神經的活化,至於經 顱直流電刺激應用於腦中風者,國外研究也有一些初步報告,認為可以改善腦中 風後語言能力。另外,配合復健與職能治療,經顱直流電刺激可以明顯改善慢性 腦中風者的運動功能。至於經顱直流電刺激對亞急性腦中風者之療效,則需進一 步探討。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比較只接受傳統復健治療之亞急性期性腦中風者(A組)、 傳統復健治療加上機器人步態訓練者(B組)、傳統復健治療加上經顱流電刺激(C 組)與機器人步態訓練加上經顱直流電刺激以及傳統復健治療(D組),其大腦活化 程度、認知、步行能力、步態、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功能、睡眠、與憂鬱程度 的變化之差異。依上述目的,而將此計劃分成 2年執行,預計兩年期間,共招募 六十位亞急性腦中風住院患者,之後隨機分配至 A, B ,C 及 D組四組,每組各十 五位患者,在接受四組不同復健訓練前後,比較其差異。 預期此實驗結果將可以瞭解一般傳統復健治療模式與加入機器人步態訓練及 經顱直流電流刺激治療,對於亞急性期腦中風者大腦活化程度、認知、步行能力、 步態、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功能、睡眠、與憂鬱程度等多方面療效之重要參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3 → 7/31/14 |
Keywords
- 腦中風
- 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
- 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
- 大腦活化程度
- 認知
- 步行能力
- 步態
- 日常生活功能
- 憂鬱
- 睡眠量表(Epworth sleep scale)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