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3%。肥胖是一種慢性發炎反應與很多代謝性疾 病的發生相關聯,包括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小 血管的病變可能發生週邊動脈慢性阻塞之併發症。週邊動脈阻塞會使血氧供應 量不足,嚴重者會造成下肢缺血、壞疽,甚至需要截肢。組織缺血時會促使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活化,促進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及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 等基因的表現,並刺激骨髓中的stromal cell 表現endothelial nitric oxide(eNO)synthase,使eNO 分泌增加,同時刺激 stromal cell 分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協助內皮前驅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由骨髓調動(mobilization)至週邊血液,缺血部位則分泌 SDF-1 及VEGF 吸引EPC 往受傷的組織移動,以進行血管之修復。過去研究顯 示血脂異常、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均會使血液中EPC 數量與功能下降,而EPC 越少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越差,更會增加主動脈及週邊動脈疾病之風險。精胺酸 (arginine, Arg)為人體中的非必需胺基酸,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 前驅物質,可以調節血管張力及血流,同時也具有抗發炎及降低氧化壓力之功 能。過去有研究在缺血再灌流的模式下介入Arg,發現可降低氧化壓力及缺血 再灌流引致之組織損傷,也有研究探討NO 生物利用率對EPC 調動的影響,但 目前並無Arg 介入對肢體缺血時EPC 變化的相關研究。因此本實驗藉由下肢缺 血手術模擬血管栓塞情形,探討飲食中添加Arg,對於肥胖下肢缺血小鼠內皮前驅細胞調動及發炎反應之影響。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7 → 7/31/18 |
Keywords
- 肥胖
- 下肢缺血
- 精胺酸
- 內皮前驅細胞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