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肺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的第一大死亡原因。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至今仍低於15% ,即使有許多標靶 藥物用於臨床治療,但經過三到九個月之治療大多產生抗藥性,而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如何解決抗藥 性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過去的研究結果發現HPV16/18 的感染可能參與台灣不抽菸女性患者肺腫 瘤的形成,且主要可能經由調控IL-6、Mcl-1、DDX3、p21、 hTERT、cIAP2、FOXM1、及LKB1 等 基因表現而使肺癌患者產生抗藥性,但這些基因並無法在血液中監測其變化。過去有研究指出血液中 的miRNAs 可用來作為肺癌早期診斷及預測患者預後,本研究室初步由microRNA microarray 分析結 果顯示,將TL-1(HPV 感染)肺癌細胞株之E6-knockdown 會促進miR-30c-2* 45 倍的表現量,在肺腫 瘤組織及血液中的miR-30c-2*表現量呈正相關且可用來評估肺癌患者臨床預後。因此推測肺癌患者血 液裡的miRNAs 變化可能可用來做為評估HPV 感染之肺癌患者預後及治療效果的生物指標。本計劃 計畫擬分三年進行研究以檢體、初代培養細胞及動物模式找出生物指標評估肺癌患者腫瘤復發及治療 效果並篩選適合的臨床用藥建立個人化醫療指標。第一年:由microRNA microarray 結果找出與HPV 感 染有關的正調控及負調控miRNAs 各20 個,分析標的miRNAs 在肺腫瘤組織及血液檢體中的表現是 否與HPV16 感染有關? miRNAs 在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現量是否與腫瘤組織具有一致性?及是否可用 來預測腫瘤復發、臨床預後及治療效果?血液中的miRNAs 的變化是否可用來評估臨床預後及 cisplatin-based 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TKI-targeting therapy)的治療效果? 第二年: 藉由具有HPV 感染 (TL-1)與未感染(TL-4)肺癌細胞及本研究室培養自肺癌患者含有p53, k-ras 或EGFR 突變等不同基因背 景的肺癌細胞模式,以cisplatin-based 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TKI-targeting therapy)處理後分析miRNAs 的變化並與第一年結果做比較,以建立監測藥物敏感性的生物指標。第三年:將以動物模式依據肺癌細 胞中的miRNAs 變化及基因突變狀態篩選不同的治療方式,建立個人化醫療的動物模式。本研究結果 將有助於了解miRNAs 在肺癌患者腫瘤及血液中的表現量是否可用來當作評估臨床預後及治療效果的 生物指標,亦可提供新的治療策略,以提高治療效果,尤其是在HPV 感染的肺癌患者。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8/1/16 → 7/31/17 |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